
黄河之滨,碧波畅流。日前,郑州邙山渠首至枯河段新输水干渠在黄河风景名胜区通水。两道闸洞口下,湍急的水流顺着新修的干渠快速奔流,为郑州生态供水提供了有力保障。该工程通水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市生态水系网络,助推我市“水清河美”行动和水生态文明建设。
据了解,郑州邙山提灌站始建于1970年,全长26公里,承担着郑州西区65%的生产生活用水,现已超役使用。整个供水系统由泵前引水沉沙一泵房一输水隧洞和明渠一泵后沉沙构成,提灌站至枯河分水井段现为老渠道单线供水,存在较为严重安全隐患,枯河分水井至西流湖段已实现明渠和暗管双线供水且已实施改造。
郑州邙山提灌站是我市重要的源水供应地,已运行46年,据测算,该站已为我市提供70多亿立方生产生活用水。自“南水北调”通水以来,邙山提灌站仍然是我市生活、工农业用水的重要备用水源地并承担着供应我市生态用水的重任。为保证我市城市供水和生态用水的安全可靠性,形成双回路供水,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城市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郑州邙山渠首至枯河段输水干渠这一民生工程。该干渠投资2.4亿元,总长5.75公里,设计供水能力8—10立方/秒,加上现有输水能力,设计流量可达14—16立方/秒,日供水能力达到120万立方米左右,比原干渠输水能力提高1倍。工程项目包括一级泵站重建工程、明渠工程、输水隧洞工程、涵管工程、大刘沟沉沙池加固工程、水闸工程、人字门闸工程及水源保护工程等,工作内容有土方挖填、土方洞挖、沉沙池清淤、顶管、钢筋砼浇筑、隧洞喷砼支护、进出口节制闸等。其中泵站1座,明渠8段,共长1.747公里,隧洞5段,共长2.599公里,涵管一段,共长0.703公里,大刘沟沉沙池清淤面积240亩,新建水闸8座,改建水闸1座,人字门闸1座。
自2014年开工以来,历时3年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并具备主体通水条件。该工程通水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市生态水系网络,助推我市“水清河美”行动和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